昨天是母亲节,你有没有跟妈妈说句节日快乐,或者送一个她心仪已久的礼物呢?在记忆中,我们总是习惯了每天都被她叫醒,吃着她准备的一日三餐。渐渐地我们长大了,背井离乡后,我们经常也会怀念妈妈的味道。但你是否有想过或者已经发现,我们的妈妈很多时候吃得也并不健康,她们的饮食也有很多误区和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在慢慢影响她的健康。今天我来盘点下妈妈们常见的饮食问题,大家一起看看,你们是否也有同款妈妈。误区1:做饭菜喜欢重口味为了做出好吃的饭菜,妈妈们都喜欢多放点盐、油和糖,尤其是盐。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妈妈们的味觉开始退化,加的盐就更多了。盐吃多了对健康危害多多。大量的研究发现,钠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胃癌的发病风险。2019年,一项覆盖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的研究发现,中国因饮食问题引发的死亡中,排在第一位就是因为钠摄入太高——也就是盐吃太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摄入盐少于6克,但从最近几年我国的调查来看,我们每日摄入盐的平均量都在10克左右,远远超过了推荐的量。误区2:餐餐都是白米白面主食是我们每餐必不可少的,因为妈妈们总是认为,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但每天吃的各种米饭、馒头几乎都是白米白面,很少有全谷物和杂粮。白米白面都是经过精制加工的,精制加工会使谷物丢失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食用后消化速度很快,非常不利于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2021年一篇研究对21个国家13万多名参与者的大米摄入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吃大米饭会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每天摄入米饭量超过450克的人,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了20%,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几乎都是吃白米饭。误区3:担心三高,不敢吃肉很多人年纪大了都不敢吃肉,担心会三高,比如我妈就总是不敢吃肉,甚至有些人会受一些“素食养生”的影响,不仅不吃肉,甚至蛋奶都去掉。然而,如果长期不吃肉,很容易出现很多营养缺乏问题。肉类中血红素铁含量丰富,是造血的原料,吸收利用率也高。如果总是不吃肉,又没有专门补铁,很容易导致最常见的贫血——缺铁性贫血。长期不吃肉还有可能让人缺乏维生素B12,也会导致贫血等严重问题。因为维生素B12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里没有。肉类还有优质的蛋白质,长期不吃肉也会增加肌少症的风险。肌少症的一个重要病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若肌少症发展到一定程度,肌肉力量严重下降,跌倒、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发生率都会随之大大增加,对中老年人尤其危险。我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建议:老年人要常吃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红肉、鱼类等。误区4:舍不得吃水果因为水果都比较贵,妈妈们也经常舍不得吃,就算吃,也都是吃香蕉、苹果等便宜常见的水果,种类非常单一。这其实也是非常不利健康的。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植物活性物质。增加水果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病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早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世界卫生报告》中就将水果摄入过少列为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前面提到的柳叶刀研究中,中国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水果吃太少了。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我们每天吃200克至350克的水果。给妈妈的三个健康提示母亲节过后,大家给妈妈一声问候之外,也记得提醒她们平时要注意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要从几个方面做起:(1)适当活动每天至少半个小时轻体力活动。如慢跑40分钟、做瑜伽40至60分钟,打太极拳40至60分钟。如果可以,每天吃完饭后跟妈妈一起出去走走,既可以督促她活动,也能让自己多活动,在散步的过程中也可以跟妈妈多一些陪伴,多一些交流。(2)定期体检每年带妈妈做一次体检,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早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或治疗治疗。(3)均衡饮食饮食方面要尽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去做,均衡自己的饮食。每天都要吃多样化的食物,主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每种食物都要吃,每天吃的所有食物最好能有12种,每个星期能吃25种不同的食物。每天的主食中,至少要有一半是全谷物和杂豆。同时要注意多吃水果,最好是不同的水果换着吃。平时要多提醒她做菜少放盐,尽量给她买个盐勺,帮她定量使用盐。最好做到每天不超过6克盐。如果觉得味道不好,可以用胡椒、柠檬等天然食材增味。文/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解惑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王文英主任中医师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因为早上赶着上班、上学,没时间准备早餐,就随便吃点,糊弄过去。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人早餐的现状为:约20%的人不吃早餐,而吃早餐的人,又有相当一部分早餐结构不合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王文英主任中医师表示,不吃早餐危害大,“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早餐最重要,它是一天能量供应的开始,不仅不能省,还要吃饱吃好。一份合格的早餐包括什么?快来跟着专家学一学吧!不吃早餐危害大 各种疾病找上门王文英表示,不吃早餐绝不是“饿一顿”那么简单,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1.不吃早餐易得胆结石。胆囊内胆汁在晚饭后重新开始储存,若隔天不吃早餐,经过大约12小时的贮存、浓缩,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较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而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由于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不容易造成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过高,因此不易形成结石。2.不吃早餐对消化系统的危害很大。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6小时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不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黏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黏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3.不吃早餐对大脑危害很大,影响智力。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克。因此,不吃早餐会影响学习能力和成绩;上班族不吃早餐,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4.容易肥胖。人体机能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少吃一顿有利于减肥,不吃早饭,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5.导致营养不良及抵抗力下降。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罹患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等。专家碎碎念:好的饮食结构有利于营养均衡2021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研究报告》刚刚发布,报告指出了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上出现的问题及建议。具体包括:我国居民高油高盐摄入仍普遍存在,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人均水果、奶类、大豆类食品摄入量仍然较低,高加工腌制品摄入过多。好的饮食结构有利于营养均衡,也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指南建议:每天应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克-150克;每天应摄入300克-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1/2;每天摄入200克-350克新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的食用:大豆摄入量≥1.62克/天,或豆腐摄入量≥14.4克/天或大豆异黄酮26.3毫克/天;每天28克坚果;每天液态奶300克;每周应吃鱼280克-525克。早餐6个“反面教材”你中招了吗王文英表示,早餐不仅不能省掉,还要吃饱吃好——应当尽量丰盛,搭配最好包含全谷类、奶或者豆制品、水果、动物蛋白等优质蛋白和蔬菜等,既营养均衡,又能补充能量。“中国人的早餐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元素单一,或者食物品种不同但其实元素重复、摄入过量等问题。”她介绍,以下就是目前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上班族为了方便而经常食用的几例早餐“反面教材”,大家可以对照看看都错在哪里。案例1:常温酸奶或纯牛奶+面包+火腿切片+鸡蛋+苹果点评:本例看似品种繁多,元素也多,但其实,主食只包含了面食,缺少全谷类的摄入,如玉米、杂豆等,并且火腿切片属于高加工肉制品,不建议早餐食用,应尽量少食。案例2:快餐店豆浆+汉堡点评:本例元素较为单一,豆浆是不错的,建议低糖;但汉堡是油炸类食物,不建议多食。案例3:中式早餐店的包子+鸡蛋+粥点评:本例存在元素重复、元素不足的情况。包子和粥都属于主食,一个是面食,一个是米类,这样增加了主食的摄入量,从而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案例4:速食麦片粥+玉米+培根点评:此例增加了谷类的种数,但量需要控制,而速食麦片加工程度大,其本来含有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都大打折扣,应优先选择加工程度低的整粒燕麦。培根属于高加工肉制品,脂肪含量较高,不建议食用,而且缺少了奶制品、水果等。案例5:煎饺+粥+鸡蛋点评:本例里煎饺为煎炸类食品,油分过多,虽然含有一定的蔬菜量,也不建议食用,或者改为蔬菜水饺或蒸饺比较好,另外,还缺少了水果和奶类等。案例6:鸡蛋菜饼+粥点评:本例鸡蛋菜饼里含有动物蛋白、蔬菜、主食,相对较好,但粥又重复了主食,增加主食的分量,建议把粥改为奶或者无糖豆浆会更好。这几个“正面教材”Get起来!由于中小学生和上班族早上时间有限,早餐最好是省事、省时、简单而又有营养,结合人体的能量代谢率,王文英推荐以下几种搭配建议:1.低糖/无糖豆浆或者牛奶250ml,鸡蛋1个,杂粮饼50克,苹果1个。2.酸奶1杯,鸡蛋1个,蔬菜水饺6个或者玉米1根,圣女果3个。3.紫薯1个,番茄1个,牛奶250ml,鸡蛋1个。4.牛奶250ml,燕麦1两,鸡蛋1个,青菜、水果任选1种。王文英表示,其实合理的搭配还有很多,但要把握一个总体原则,那就是——奶制品早餐不超过300ml、蛋白不超过50克,主食不超过2两,蔬菜、水果适当搭配,闲时可吃25克左右的坚果,忌腌制品、煎炸类、高糖、高加工肉制品等,如果有条件可以增加鱼类的摄入,多搭配全谷类如玉米、杂豆类。文/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梁译尹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腊八节来临,冬天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足以温暖人们的胃,它的做法看似简单,却也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围绕着日常生活,喝腊八粥、吃腊八豆腐……将这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一碗粥的历史腊八粥堪称腊八节的标志性节俗食物。它又称“七宝五味粥”、“大家饭”等。一般来说,腊八粥里常用的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和各种豆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用红豆、绿豆、黄豆等等。《广韵·屋韵》记载:“粥,糜也。”有说法认为,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粮食的产量没那么高,粥是人们向现实妥协的产物,制作相对简单方便,可以养活更多人。后来,粥的功能更是进入了“养生”层次,颇具人文色彩。大文豪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他曾写下一首《豆粥》,夸赞粥的美味。喝“腊八粥”的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徐珂《清稗类钞》提到:“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武林旧事》中记载了腊八粥的一种做法:“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清代,腊八粥的做法更为复杂。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节”的由来在腊八粥的各种名字中,有一个看上去比较特别,叫做“佛粥”。说起来,这个和腊八节的由来也有渊源。相传,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有说法认为,腊八节与“腊祭”习俗有关。腊是岁终之月,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另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民俗专家王娟解释,也有人把“腊”解释为“接”的意思,意味着新旧交替,即“冬天过去,春天来临”。腊日的种种习俗在上古时期就有了,腊八节出现得更晚。另外一个传说,则是提醒人们要勤俭节约。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小两口羞愧不已,就此改掉了恶习,勤俭持家,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之后,人们也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这个风俗便慢慢地流行起来。“关于腊八节的由来,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也有故事提到,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王娟解释。吃吃喝喝,不止有粥除了节日的意蕴之外,王娟认为,腊八节更是一个时间节点,民间常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人们也往往开始忙着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过去到了腊八的时候,人们也开始计算一年的收支,别人欠了你多少钱、你欠了别人多少钱,这个时候都要准备把欠债还清了。”她说。喝粥之外,这个节日还有不少美食,不少名字都带有“腊八”二字。比如人们要腌制腊八蒜,等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后,拿来吃饺子、拌凉菜都有滋有味。此外,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还讲究吃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也有的地方讲究吃“麦仁饭”。其实,很多富有生命力的民俗,基本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漫长的时光中,它们给普通的日子增添了一些特别的意味,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期盼。腊八节,你会如何度过?(记者 上官云)
35岁的李先生是一名IT从业者。常年在电脑前工作,他时常感到颈部酸痛乏力。一次,他从网上了解到,做头颈“米字操”可以有效缓解颈椎不适。于是,他在工作间隙勤加练习。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颈部确实没有那么酸痛了,然而手脚却慢慢出现了抽搐、发麻的感觉,有时走着走着就感觉腿脚发软,并且越来越来严重。李先生来到广东省中医院颈椎病诊疗中心,检查后发现,他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情况,且已出现颈部脊髓损伤,必须停止做“米字操”并进行治疗。原本想着通过做操来缓解颈部不适,到头来却导致病情加重,这是因为患者将“米字操”当成了万能操,盲目练习。“米字操”是当下流行的颈部保健方法,即将头顶或下颌当作笔头,将颈部当作笔杆,反复书写“米”字。这种练习能够通过活动颈部,拉伸周围肌肉,改善颈椎紧绷、僵硬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但是,“米字操”包含颈椎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等动作,涵盖了颈部活动的最大范围,而且包含几个不同动作的复合动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颈椎的损伤。颈椎健康人群,如青壮年、无明显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退变者,练习“米字操”无妨。但要注意不能过快和过度地屈伸旋转,以练习后感觉头、颈、肩轻快舒适为度。颈椎病患者练习“米字操”时尤其需要注意,不能盲目地活动颈部,尤其几类人要注意:1.颈椎间盘突出者活动颈部时,注意不能做尽量低头的动作。2.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颈椎所面临的风险远高于正常人,活动颈部时注意不能做头部过度后仰的动作。3.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数存在神经根管狭窄的情况,在发作期和缓解期不适宜做“米字操”,尤其不能做颈部后伸的动作。4.脊髓受压者,不管是否发病(出现四肢酸软无力、走路像踩棉花等临床症状),都尽量不要转动和屈伸颈椎,减少颈椎活动。过度的屈伸和旋转动作,尤其是过度的后伸动作,可能会加大对脊髓的刺激和压迫。5.老年人中,骨质增生或动脉硬化者多,椎动脉或颈内动脉管狭窄变小者多,有些老年人的颈部还存在着血管斑块。过度颈椎转动和屈伸会增加血管受刺激的机会,轻者出现头晕,重者则增加中风的风险。颈椎保持一动不动,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不适。变换姿势、活动颈椎,不适感能够有所缓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颈椎要“动”起来,“左盼右顾”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但要有节制地“动”。(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 林定坤 □ 主治医师 侯 宇)
长期大量饮酒的常见后果是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痴呆症,但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找到酒精损害大脑的病理机制。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近日提出一种合理假设:大脑中铁沉积(由于饮酒造成的维生素B1缺乏)可被视为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因素,而补充维生素B1可保护大脑免受这些沉积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老年痴呆症杂志》上。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机制中得知,大脑中铁沉积是神经组织损伤所导致的。这些沉积物可在大量饮酒者的大脑特定区域(包括基底神经节,指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检测到。铁沉积在病人群体中如此普遍是因为:饮酒量大不仅造成血液中铁含量升高,且会导致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这对维持血脑屏障至关重要。如这两种情况重合,更多的铁会沉积在大脑内部,最终导致氧化组织损伤。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为预防和治疗酒精相关神经损伤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未来,提供持续的维生素B1替代物,有望作为一种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措施。▲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间烟火的味道,而最让人割舍不了的或许就是咸味食物中咸味最主要的来源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食盐主要来自于海水、地下岩(矿)、天然卤(咸)水等按来源可大致分为:海盐、湖盐、岩盐、井盐以上开采的盐都是为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以制作成精盐看看家里的盐袋子,我们平常用的一般都是加碘精制盐(普通食盐),去除了大量杂质和微量矿物质氯化钠含量为≥97g/100g(≥97%)不过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盐种类越来越多了,名字也是五花八门:低钠盐、无碘盐、海藻盐、玫瑰盐、竹盐……据说有不同的功效,有些盐价格还挺贵你们家需要换更贵的盐吗?这些盐真有那么好吗?看今天我们就一篇文章说清楚低钠盐我们经常科普,高钠饮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体摄取钠越多,血压水平越高。不仅如此,高钠饮食还伤肾、伤胃、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等。而中国人普遍都是钠摄入超标的,因此控制饮食里钠的摄入量,确实非常重要。低钠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低钠盐是以加碘食盐为基础,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约含30%)和硫酸镁。这样一来,就在基本不改变咸味的基础上,把一部分钠换成了钾,钾的摄入也有具有降血压作用。低钠盐的钠含量为65-80%(QB/T2019-2020)。因此,普通人日常饮食可以优先考虑低钠盐(但并不是说低钠盐好,可以多吃哦,盐的总量还是需要控制)。但是,低钠盐的选择也需要慎重,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盲目换低钠盐,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无法确定要不要换低钠盐的,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决定哦。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低钠盐!!!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应慎用低钠盐。*因为部分降压药有保钾作用,低钠盐相对增加了钾含量,体内血钾易升高,常见的药物有螺内酯、氨苯蝶啶、卡托普利、缬沙坦等。若不确定自己到底服用的是什么药,可以咨询专科医生。碘盐/无碘盐选“加碘盐”还是“无碘盐”到底是有碘的还是无碘的好?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对人体生长发育、脑发育、新陈代谢等起到极大作用我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199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国家标准食用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30mg/kg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营养那么好,还需要加碘盐吗?碘盐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需要换成“无碘盐”吗?当然不行。我国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缺碘的国家。因此,碘缺乏病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一般人还是需要食用碘盐。但是有部分人群,确实需要限制碘的摄入,比如甲亢患者。(小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该严格限制碘摄入,忌用富碘食物和药物。)海藻盐“海藻盐”价格通常比普通碘盐贵。海藻盐中的碘主要为海藻碘,其中有20%左右的有机碘,更有利于储存利用,热稳定性比普通无机碘盐好。别的方面跟普通碘盐一样,总体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竹盐竹盐是将日晒盐装入三年生的竹筒中,用天然黄土封口两端,将竹筒放入特制的炉窑中进行高温煅烧后提炼出来的物质。竹盐制作工序繁琐,所以价格也贵不少。烧制过程中,竹子和黄土中的钾、钙、镁等元素可能会有少量进入盐中,但毕竟我们每日用盐≤5g,这其中矿物质摄入非常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玫瑰盐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地区的盐矿。因含较多铁元素,呈现出粉红色,因此叫“玫瑰盐”。因为颜值高,玫瑰盐是现在比较“网红”的一款盐,但价格也贵。而且商家常打着玫瑰盐“营养功效”的旗号吸引消费者。与精盐相比,玫瑰盐所含铁、钙、镁等元素确实相对较高(如下图),但含量仍然很少,远远达不到人体推荐摄入量,所以并起不到什么保健作用。以下为权威机构检测部分元素含量总结盐的成分主要为氯化钠,追求盐的来源和营养价值意义并不大,毕竟一天摄取的盐也就那么几克。如果氯化钠含量达97%以上,更不用期待营养价值有多高。并且不管含什么微量元素,盐都是不可多吃的东西!日常我们可关注是否是低钠、加碘盐,这对我们的获益更大。参考文献:3.QB/T2019-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行业标准 低钠盐.4.范志红. "高档盐"真的物有所值?[J]. 饮食科学, 2015, 07(7):8-8.5.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2018.5.6.制定竹盐国家标准的条件已成熟.食品安全.2020.9.来源:邵逸夫医院 营养科作者:金钰倩审稿:冯丽君
今天分享一些小知识,祛痘想要成功,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日常的饮食和作息,另一方面找对祛痘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