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的崛起之下,二线豪华品牌倍感压力

2024年01月29 11:16    来源:蜀锦传媒

在前不久各个品牌都陆续发布了2023年中国市场的销量,其中豪华品牌的BBA依然领衔,最差都达到了70万辆的水平。相比之下二线豪华品牌的的情况简直如履薄冰,不少曾经还比较风光的二线豪华品牌也有了明显的下跌,并且销量几乎都在十几万这个区间徘徊。

今天我们在这篇文章当中并不会对某一个品牌进行具体的分析,而是为什么这些两三年前还风光无限甚至加价销售的二线豪华品牌为什么如今备受冷落,即便有了大幅度优惠依然难掩颓势,此篇文章也是给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一些指引。

不少传统大厂转型太慢

一个大的企业和团队最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尾大不掉。一个小团队由于人数少,信息的传达以及人员的监督都更为高效,也就导致执行一个决策或者是战略的改变更为迅速,而庞大的团队当中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一个决策的执行会变得非常困难,这一点相信看过《极速风流》的朋友深有体会,这就导致了品牌的战略转型变得更为困难,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现差错。

在新能源时代很多传统车企就面临着转型过慢的问题,丰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丰田最早在特斯拉被人们所熟知前就进行了入股,那时候丰田是很想在新能源车上面有所作为的,毕竟丰田在混动(不过也仅限于HEV)领域是很有话语权的。十多年过去了,丰田却并没有像当时人们预想的那样在纯电车领域继续领跑,甚至前掌门人还大肆炮轰整个电动车,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这其中涉及了很多纠葛,在此也不做过多的讲述了。其实丰田和日产将电用在汽车上是很早的,但是现在却反而落后了。

其实像凯迪拉克、捷豹路虎在新能源领域都没有什么大的突破,至于丰田总是被人们拿到台面上来说是因为前掌门人发表的很多言论实在是太过于经典,甚至品牌都被吃瓜群众在茶余饭后当成了揶揄的对象。

直到现在,包括雷克萨斯、捷豹路虎、林肯这几个豪华品牌依然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纯电平台,纯电车型的数量就更少了,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沃尔沃有浩瀚架构,而凯迪拉克也有奥特能平台,只是人们对于品牌的认知并非是以电动车见长,所以销量依然不佳。没有像样纯电平台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自然更加吃力。

别说二线品牌,就是一线的BBA在纯电车型市场也不乐观。宝马是三个品牌当中表现最好的,但是也是在三四十万的车优惠十多万的情况下才有的,百分之十几的占比也不算高,如果没有优惠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是什么情况造成了一向对于进口/合资车型迷信的中国消费者,在新能源车这一块突然就对中国品牌感兴趣了呢?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很强势

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两者对比才是感知差距最明显的方式,传统品牌新能源车型在新能源时代之所以没有燃油车那么吃香是因为高价低配。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宝马i3入门级车型官方起售价为35万,但是小鹏P7在各个方面不比i3差,起售价却只要22万,别忘了还有个25万售价的MODEL 3。

消费者在体验两者之后就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在产品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多花十多万去买一台所谓的豪华品牌,因此i3只有在优惠10万的情况下才能重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宝马iX的优惠幅度更是超过了20万。

不只是宝马、奔驰奥迪同样如此,EQ系列不论是国产还是进口车型都有巨大的优惠。简单来说,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上的溢价几乎没有了,因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做到了足够出色。消费者的本质更多的是购买更好的产品而非更贵的产品,奈何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实在太让人失望,因此不得已去选择贵出很多的豪华品牌。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由于直接换了一条赛道,所以相比于燃油车有了巨大的突破,不论是新势力造车的蔚来、小鹏、理想,还是传统品牌旗下的阿维塔、极氪这样的品牌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软硬件水平,并且价格还足够低。

这里用极氪007来举例子:一款B+级车型,搭载100kWh容量电池组,3.5秒破百动力的车型售价仅需要26万,如果这放在i3上面起码得50万起步。即便是极限操控会有好那么一丝的表现也已经不重要了,消费者不会多花一倍的价格来买多出来的那么一丝操控。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是造不出高性能车,如今可以很容易的量产媲美BBA的纯电车型,消费者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那一个。

奔驰、宝马和整个大众集团是有实力并且也做出了好的电动车,销量不够理想更多的是价格问题而非产品问题。到了日系品牌这边就不一样了:虽然我们卖的贵,但是我们产品差啊。都快火烧眉毛了,大家都在奋力拼搏不想掉队,而一些日系品牌还在妄想依靠信仰和故事让消费者买单,的确是想太多。

蜀锦畅言:作为汽车媒体同时也是广大消费者的一员,看到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强势表现和推出的高性价比产品,其实内心还是很欣慰的。很多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也是给出了高度肯定,在购车时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这些产品。其中甚至包括很多高性能车玩家都是如此,因为好的东西总是能够打动人。一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海外传统品牌也要注意了,现在再不抓紧就真的没什么机会了。快速变革的时代之下,没有谁能够说自己能够永远遥遥领先,这样的前车之鉴实在是太多了。

热文

HOT
看车
买车
微博
微信

扫一扫,关注我们